查看完整版本: 乱评《功夫》

看电影的来了 2006-3-2 17:24

乱评《功夫》

  [color=orangered]作为众多能够对星星如数家珍的影迷中的一员,在走进电影院之前我进行了充分的自我洗脑:这是星星的转型之做、这里面没多少无厘头、这里面只有功夫、这是给老外看的东西、这是又一部《少林足球》。人头攒动走出电影院,我只是发觉自己猜错了后两点,除此之外《功夫》什么都没有留下。

我们热爱周星弛因为他能给我们快乐,可《功夫》没有。影院里有笑声,可始终很稀落,始终没能形成一种畅快,这与先行上映的《天下无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一种评论,说无厘头并非星星自己的最爱所以在《功夫》里大量砍掉了搞笑,看完《功夫》你会发觉这种评论和所谓的“转型说”几乎是最善意的批评,《功夫》并非不想搞笑、并非只想功夫,星星和他的周家班很努力的想制造一些“笑果”,可效果很差,太多自我重复的桥段让人更多的是想起以前的周星弛,作为一个热爱星星影片的人更多的时候感受到的是哭笑不得。

我们热衷周星弛因为他能给我们惊喜,可《功夫》没有。早知道,星星要在《功夫》里玩特效,可没想到功夫里的电脑特效达到了滥用的地步,非但所有的动作场景用特效,连身上插刀这样的小CASE也要用电脑就有点过头。原指望星星在片子里摆两个李小龙的POSE,没想到他只在影片最后脱光了上身过了一下干瘾。虽然有袁和平挂名做动作指导,可全片除了三大高手互相切磋的时候看出点动作的味道,其他全靠电脑来比划,根本就没袁八爷什么事。有人说这是星星知道自己底子不足,不去和成龙李连杰干一趟混水,靠特效来曲线救国,也许是这么个道理。不过星星要是早个三五年这么干说不定还行,在电脑特效泛滥成灾的今天就有点没劲,当然因为是星星所以可以原谅,但如果说从头看到尾没点视觉疲劳那就纯粹是昧着良心说瞎话了。

我们喜欢周星弛因为他总能给我们以小人物的希望,可《功夫》没有。虽然依然讲的是一个小混混成为救世主的故事,但脱离现实的人物设定和过于精简的故事交代,没法让人产生认同感。无论是《破坏之王》里的阿星,还是《喜剧之王》的尹天仇都可以让我们看到小人物的悲哀和自我,同样振作之后的奋起才能让人振奋。《功夫》发生时间地点不明,也许是故意模糊背景的用意,可人物个性塑造的简单化就有些不对路,脸谱化的人物和简单直白的情节让人意兴阑珊。倒是星星的角色(请原谅我根本无法记住人物的名字)的沦落原因和突然转变,显得无厘头,虽然大家知道他一定要转变阵营,可也不能没任何表示就说变就变呐!

一个好汉三个帮,看完《功夫》不得不再把这句话拿出来念到一遍。没了吴孟达、没了罗家英、甚至没有了黄一飞,只剩星星一个人,寂寞是是无可避免的。虽然小胖子和四眼和李小龙(林子聪)在《少林足球》里表现尚可,在《功夫》里也很努力,但他们显然还没开窍,难当大任。元华是个喜剧加功夫的好手,可惜只能当当陪衬,梁小龙的角色谁来演都一样。缺了足够分量的对手,星星一个人的努力,更多让人感到的是叹息。黄圣衣不提也罢,她在《功夫》里的露面还不如她的电视广告让人影响深刻,到位的星女郎的缺失让《功夫》又少了一个看点。另一个奇怪的地方是,周星弛自己的戏份是如此之少,非但直到开场13分钟才露面,而且中间一大段都在歇着,戏份几乎少过以前合拍的《八星报喜》之类的贺岁片,真不知道星星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难道星星以后要彻底退居幕后?完全靠现在的周家班撑门面?

《功夫》显然也不是一部能够让老外接受的电影,先别说电脑特效早就见着就反胃了,光是这两年一骨脑挤过去的动作片就够他们受的。另外,你让老外怎么理解杨过和小龙女,任督二脉还有如来神掌这些东西啊?

总的来说,《功夫》可能更适合没怎么看过星星电影的人,印象越深失望越大。牢骚多了,免不了有反对星星的嫌疑。我声明,我依然热爱星星,不过更多的是以前的星星,《大话西游》和《喜剧之王》里的星星。

          绝世功夫之内容篇-一场功夫宴千秋武侠梦
       

  《功夫》贯穿的是伴随着华语电影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武侠片精髓。《功夫》从头至尾闪耀着“功夫之魂”的光辉,在幽默的台词和密集的打斗这些完全商业的设置背后深藏的野心也显露无遗,周星驰的《功夫》最大的意义是使中国的武侠片在《卧虎藏龙》之后再次获得了艰难而可贵的进步和延续。

阿星:★★★★

  火云邪神:★★★☆

  哑女:★★★★

  神雕侠侣:★★★★★

  《功夫》的意义是使中国武侠片在《卧虎藏龙》后再次取得了艰难而可贵的进步和延续。

  黄圣依的气质十分适合这个角色。

  袁祥仁的出演可谓一个不薄的人情。

  对于看着金庸、古龙长大的几代中国人来说,武侠片不啻是一个江湖梦。从《黄飞鸿》到《如来神掌》,从张彻的《独臂刀》到李小龙的截拳道,从徐克的《新龙门客栈》到李安的《卧虎藏龙》,所谓江湖夜雨十年灯,江湖虽然不变,武侠片的潮流却已是人事几番更新。《功夫》的出现实在很像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沉寂至今的武侠片将要复苏的一个标志,它将文学想象中的武侠世界、银幕上功夫片的潮流、不同时期功夫片演员的代表人物天马行空地拼贴结合在一起,在极其怀旧的时空背景下,不仅生发出浪漫动人的情怀,并且创造出一种相当时尚的现代感。

  相信曾经迷恋武侠小说的读者都在脑海里想象过无数遍所谓“杀气”究竟如何杀人于无形,《功夫》中天残地残现身于猪笼城寨的场面就于极静中将一份杀气描绘到极致,几片树叶的凋零、水缸的无声碎裂、溅到墙上的一摊血迹,最后是一个人头滚落的剪影,此处铺陈气氛的简洁高明堪称经典。而琴声中蕴涵内功比斗的场面更是想像力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虚无缥缈的琴音裹挟着实实在在的刀剑拳脚而去,振聋发聩的“狮吼功”却像龙卷风一样所到之处无一幸免,想必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被困孤岛的一声怒吼也莫过于此。

  元华的四两拨千斤,让人见识了张三丰创出的太极是如何以柔克刚;“邪神”的蛤蟆功和对武学的终极痴迷,俨然是一个正邪不分的西毒;至于元华和元秋这对惊人的神雕侠侣,则是把猪笼城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隐居生活代替了“终南山下活死人墓”。更难得的是,这些充满金庸情怀的武功招式和高手,现身过招所产生的跌宕起伏,赫然是与古龙小说标志化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脉相通的意境。

  周星驰成功地将《功夫》做成了一场“功夫”的盛宴,所有你曾想象而不曾见过的场景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了银幕上,其中更有大胆解开所有武学者心结的设置,那就是武术面对现代武器的无奈。从霍元甲、陈真、李小龙这些真实的英雄人物,到黑泽明片中的剑术高手,近代东方武林高手的最大悲哀,莫过于百炼成钢的肉身依然敌不过小小火枪的一粒子弹。但周星驰在《功夫》中让轻灵飘逸的五郎八卦棍一出场就挑碎了机枪,火云邪神更可快到连子弹都抓住,这里面的浪漫大胆也正意味着《功夫》将要开启的是武侠片天马行空无所不能的又一全新潮流。

  惟一遗憾的是,由于周星驰所要宣泄的情绪过于饱满、所要表达的意念过于密集,导致影片在动作和特效场面上达到了“水泄不通”的程度,相对来说忽略了故事细节上的承前启后,显得节奏过快、过急。在大量武打场面的映衬下,文戏部分的爱情和搞笑或许没有观众预期的那么多。尤其爱情段落的设置有些过于简单,比之《喜剧之王》实有逊色。至于搞笑部分,虽然精彩台词仍层出不穷,但是为考虑海外市场故此部分有所压缩。目前这种文戏、武戏的比例只是安排在世界范围的观众都可接受的范围内。

  如果周星驰会像当初《少林足球》上映时那样再剪出一个多20分钟、更烂漫更cult的版本的话,周星驰的死忠fans大概会乐得在电影院多过几遍“功夫”瘾。(表江)

  -主力表现

  阿星:星爷已成仙

  从“星仔”到“星爷”,周星驰近年的作品一直在赋予自己早期的“草根形象”以更厚重的内涵,这种“膨胀”在《功夫》里到了一个顶峰。片子结尾他涅?重生,面见如来,拈花微笑———不再只是一个平民英雄,甚至不仅是一个超人,而已近于佛,近于仙。

  这样的拔高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周星驰的野心和自恋。所有的艺术家都必须自恋,张国荣的自恋是无脚鸟,周星驰的自恋是背上苦练出来的肌肉。而野心,或者说是对伟大的痴迷,驱赶着周星驰从一个儿童节目主持人走到今天的地位,并将继续驱使他到达一个难以卜算的高度。无论如何,与周星驰生在同一个时代,并伴随着他成长,是极其幸运的事。

  在表演上,周星驰继续他的正剧化道路,很多搞笑的场景,他担任的是“捧哏”的角色,而把“逗哏”留给搭档,比如林子聪。这条道路也是中外许多喜剧演员的必由之路,只是周星驰走得要比大多数人顺畅。

  哑女:成功的选角

  在周星驰后期的电影里,通常只有两类女性角色,一类是形象不堪的丑女(如本片中的暴牙珍,这点再加上常有的屎尿场面,是周星驰影片的两大神秘情结);一类是单纯善良的女子,她们总是在片中起到“点化”的关键作用。黄圣依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在点化阿星的同时,哑女的戏也承担着煽情的重任。尽管和以前的“星女郎”相比,黄圣依戏份很少,但煽情的任务完成得也算不错。其实在选角的时候,周星驰已经成功了,黄圣依清澈得有些空洞的眼神,乃至平淡的脸型,都非常适合扮演这样一个人物,执着地相信人性,见惯羞辱,我见犹怜。

  火云邪神:虎头蛇尾

  这个人物,也许是整部电影里最遗憾的一个。周星驰称影片的一个主题是,无论阿星,还是邪神,都是“人性本善”。然而这个角色的塑造却有潦草的地方。

  火云邪神拥有一个史上最酷的反派出场方式,及至端坐在斧头帮厅内,淡定自若,一派武术家风范,更以双指夹住子弹,说出中国功夫的一条要义:“天下武功,无坚不破,惟快不破。”给人感觉是,阿星和包租公夫妻将拥有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然而到了败于“大喇叭”之后,施展暗算,狂殴阿星,突然变得卑鄙无耻,凶残暴戾。这一人物走向最终没有脱出传统反派的窠臼。

  影片结尾,阿星升仙,以一招大悲悯的“如来神掌”收伏火云邪神,这里,周星驰说的是,功夫可以近于宗教,弃恶扬善。然而作为点化对象的火云邪神却没有足够的镜头,只见他在一个中景里倒头便拜,梁小龙此处的表演也显得有些简单,原本这一节的感染力也许可以更强。

  神雕侠侣:无可挑剔

  “神雕侠侣”是影片里最漫画的人物,他们的戏最接近周星驰早期作品中“无厘头”的市井滑稽,即使在最紧张的关口,他们也能有令影院观众大笑的作为。武功上,在之前高手的招数已经非常可观的情况下,两人的绝技也设计得非常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然而在整个故事里,他们都是一对令人唏嘘的角色,只因怕起“争强好胜”之心,不敢出手,坐视壮士殒命,直到阿鬼临死前说出“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两人方才决意出山锄强扶弱,然后在与火云邪神的对决时以一句“自古正邪不两立”给阿星的善良本性最后的棒喝。从这对角色上可以看到,周星驰的功夫哲学不是“非战”、“不攻”,功夫本是“入世”之技。

  元华、元秋的表演无可挑剔,毕竟这是香港演员,尤其是“周家班”演员最应当擅长的角色。(公子小变)

  -功夫极品

  在我们的《功夫词典》专题中,曾介绍了周星驰电影中的“极品”概念,其实,《功夫》里的“极品”还有很多位,但由于版面和剧情保密的原因,在上次的专题中并未对他们进行全面介绍,以下便让我们看看这几位“极品”在片中的表现———

  极品一:理发师

  演员:何文辉

  极品台词:你勒索我?我不怕!

  无论是开头趴在地沟前洗头,还是面对斧头帮讲“我不怕”,再到勇当“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乃至结尾处摆出星爷在《喜剧之王》里的Pose,总露着半截屁股的理发师,堪称《功夫》中最搞笑的角色之一。扮演理发师的演员何文辉,是星爷在《少林足球》广州选秀时发现的一位“极品”,他曾在《少林足球》的粤语版中饰演一个龙套角色,相信资深影迷和网络搞笑图片的爱好者们对“酱爆”的大名还是记忆犹新的。

  极品二:四眼仔

  演员:冯勉恒

  极品台词:看来这位先生对戴眼睛的人士存在相当的成见。

  《功夫》的其中一支预告片就是阿星挑衅四眼仔的情节。片中这位“四眼仔”名叫冯勉恒,职业是位编剧,曾在《少林足球》中扮一位喜欢带着扳手、锤子等暗算工具上场的球员,并留下一句经典台词———“那些只是虚名而已,就好像浮云一样”。

  极品三:乞丐

  演员:袁祥仁

  极品台词:这位小弟,我看你骨骼精奇,定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

  在《功夫》里,那位卖给阿星《如来神掌》的老乞丐成为影片的一个关键人物。而扮演这个角色的正是本片武术指导袁和平的弟弟袁祥仁,此前,袁祥仁也曾以武术指导的身份与周星驰合作过《上海滩赌圣》、《武状元苏乞儿》等片。


                   绝世功夫之技术篇--想像力的最高境界
                   乍一看,不再“耽于感情”的《功夫》似乎把“技术”当成了最大卖点,它的电脑特效出神入化,摄影剪辑行云流水,所有观众都在目瞪口呆中看完第一遍。

  但回头想想,电影中的“技术”问题永远不应喧宾夺主,创意和故事才是让电影灵动起来的“魂”———而《功夫》也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特效:★★★★☆

  动作:★★★★☆

  摄影/剪辑:★★★★☆

  美术:★★★★☆

  周星驰遭遇“蛇吻”的一幕让很多观众爆笑不止,这段经过后期合成的电脑特效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但却是技术服务于创意和故事的典范。

  说《功夫》超越《黑客帝国》,可能没人相信。连子弹时间都没有,怎么跟“黑客”比?就算在星爷周围摆一圈“波浪起伏”的高速摄影机阵列,让“斧头时间”360度、720度、1080度地撒欢儿,也只算踩上了巨人的肩膀。

  然而,有没有比“硬件上的自由”更好的技术?有。那就是创意的自由。

  设置规则和破坏规则,是“想象”这枚硬币的两面,只有破中有立,才能达到最高境界。《黑客帝国1》是破坏规则的典范:重力可以克服,速度化解时间。《黑客帝国2、3》则是设置规则的典范,机器约束人类,代码决定世界,但角色在争取“自由”和“自由意志”的过程中反而陷入最不自由的牢笼———困惑。他们不仅需要自我解释、彼此解释,甚至还要对观众解释。浑身紧绷的肌肉下面,是更加紧绷的神经。

  与高度紧张的“黑客”相比,《功夫》是一次至情至性的户外运动,它的呼吸畅快淋漓,没有规则的阻碍,甚至忘却规则的存在,同样拍“一对一百”,救世主尼奥穿的是“紧身”中山装,而我们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阿星穿的是“宽松”马褂,你说谁打得更high?铁拳裁缝的梦幻装备是两串挂衣服的铁环,插在阿星肩头的匕首成了公路越野时的后视镜,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功夫化成“橡皮筋”,神雕侠侣给斧头帮“送钟”还暗藏组合技,经过拍钟预热的仪式之后竟然扛起“声波火箭筒”———按火云邪神的话说:想不到狮吼功还有一招大喇叭,观众我只有甘拜下风。

  《功夫》还令人想起去年上映的《绿巨人》。在一望无际的沙漠峡谷间跳跃飞奔的“浩克”,既仿佛电脑技术复活自希腊神话的悲剧英雄,又透出中国远古神话“夸父逐日”的壮烈,那种中西合璧的气魄和美感,我以为只有李安做的到。

  然而在《功夫》中,我再次见识到现代技术包装下纯然东方式的想象。夜幕下“谭腿苦力强”离别城寨,突见一个墨镜琴师在路边弹奏古筝,慢镜中琴声如影随形,在苦力强身后切下一束竹叶,掀翻一坛瓦罐,一只跳下房顶的野猫只留下劈成两半的影子……阿星的“死而复生”如同蝴蝶破茧而出,刹那间有与天地同呼吸的大气;至于阿星最后被蛤蟆功顶到“三万英尺的距离”,在天边的云端看到我佛如来,则是真正达到了“飞天”二字的原本境界:大彻大悟,天人合一。

  诚然,为了打通国际市场的《功夫》在特效上最下功夫,塞满动作的100分钟有如过山车呼啸而过,但疯狂视觉轰炸的背后并不是费尽心机的算计,而是透着周星驰“我要做到、我要表达”的强烈意念。这个浑然忘他的“我”、执著追梦的“我”,才是自由的最高境界。yoyo

  摄影/剪辑:华语电影少见的成熟之作

  就摄影和剪辑而言,《功夫》基本上是近年来华语电影中非常少见的成熟之作。

  武打、特效,这些元素都不过是《功夫》这道大餐里的味精,而真正的味道还是在故事本身。把这个重点抓住了,故事才流畅。正是基于上面这个原则,《功夫》中的摄影和剪辑才会被我们说成是“成熟”,因为这两个重要的电影元素基本上做到了把自己隐藏到了故事背后,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绝不会跳出电影本身所营造的氛围,把注意力放在摄影和剪辑上。而这一点,正是好电影所应具备的。

  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中,虽然有许多流传很广的经典台词,但真正营造喜剧效果的元素,很多时候其实是镜头和剪辑的综合运用,这和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中完全依靠对白营造笑料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和周星驰以往的电影一样,《功夫》仍然延续了用镜头和剪辑营造叙事悬念和构造喜剧冲突的特点。

  在一开始鳄鱼帮老大出场时,有一个堪称经典的移动长镜头———镜头从楼下升起移动进门,其间所有人都处于静止状态,只有画面外传来的惨叫声预示着下面将要发生的故事,颇有点杜琪峰电影的风格。正是这种先抑后扬的镜头处理方式,才让随后在广角镜头下变形的冯小刚一露面就赢得观众的满堂彩,因为观众在期待过程中一直就等着这下发泄了。

  而在随后的猪笼城寨场景中,著名的“酱爆”同学在水龙头底下洗澡的镜头,也运用了诸多摄影手段构造了周星驰风格的暴笑场面。因为富有创造精神的“酱爆”同学不断带给观众意料之外的惊讶,而这种惊讶是通过镜头的移动和剪辑有层次、有步骤地展示给观众,所以当观众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喜剧效果就出现了。

  虽然《功夫》一片在情感方面的叙事只是惊鸿一瞥,但就是这短短的一瞥,带给观众的感动绝对不亚于《喜剧之王》中那句著名的“我养你啊”。而且《功夫》中最厉害的一点就是黄圣依在片中扮演的是一个哑女,也就是说周星驰没有用一句台词,而是只用镜头和剪辑就做到了这一点。其中一个经典段落是影片结尾,周星驰和哑女两人在糖果店门前相对而视,镜头围绕两人旋转一周后,两人重新以少男少女相对,绝对是一场完美而精确的高潮。

  不过相对于周星驰以往的喜剧电影而言,《功夫》在这方面只是延续了他以往的风格,而没有什么创新和发展。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功夫》中电脑特效部分占的比重太大,影响和抑制了影片故事利用电影语言进行叙事的努力。对于周星驰来说,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将是他以后电影风格走向的关键问题。□张小北

  美术:灰色复古,彩色点睛

  周星驰绝对是个念旧的人,所以《功夫》在美术设计方面绝对是个“复古”的电影。无论片子的基本色调、人物造型还是布景与道具设计,都在努力营造星爷心中难以磨灭的上世纪70年代情怀。而这些情怀灵感缘自张彻、李小龙的电影,也来自港日漫画。这些元素促成了星爷电影美术上的一步飞跃。

  《功夫》中的“古”体现在布景、道具的“骨感”上,即那种表面粗糙、内在硬朗的“标本质感”。片中的基本色调始终控制在灰色系中,这是上世纪70年代上海、香港等殖民城市特有的建筑肤色,也是那个技术不发达时代的电影基调。《功夫》在如今CG纵横的时代苦心还原了旧时代“标本”应有的原始感,甚至用搭建的壮观外景“猪笼城寨”来故意戏仿张彻《马永贞》里简陋的室内棚景。但实物加上特效制作使布景环境升华出比旧电影更坚硬和干脆的视觉效果。这点在那些打碎的残垣断壁、尤其是那个印着阿星无数“如来掌印”的铁皮红绿灯上表现得最为成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片中三个鲜艳“道具”的运用堪称点睛之笔,也使色彩运用上有了跳动的节奏。最亮丽的色彩自然是那个附着爱情的甜蜜棒棒糖,而破蛹而出的花蝴蝶则成为故事的转折点,最后火云邪神歹毒的暗器腾空而起变得异常崇高,犹如金色的莲花,担当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思想的象征物。□驳疑思

  -幕后点评

  袁和平:比功夫更高的功夫

  周星驰拍《功夫》并不出人意料,真正让我惊讶的是他想把几十年前那些粤语武打片中的功夫在今天重现。当他第一次跟我提到“六指琴魔”的时候,我感觉又回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我跟周星驰说,这些功夫可能已经过时了,拍出来未必好看,在银幕上缺乏表现力,观众可能没什么兴趣,当时他却表现得很有信心,他坚持一定会有吸引力。

  于是我就按照他独特的想法来设计动作,在他的想法基础上尽可能地让这些动作变得漂亮,好像拍“六指琴魔”一场戏,我保留了记忆中老片子中一些基本的招式和打法,然后他按照他的解释和思路重新设计动作,周星驰的思维方式完全是天马行空似的,让你完全脱轨,好像他在片尾突然想出“如来神掌”的点子,很多次弄得我无所适从,不知怎样改才能实现他的意图。过去我习惯于用一招一式一拳一脚设计漂亮的动作,那样拍出来的效果已经非常有现代感。但是“如来神掌”完全超越了我过去的创作观念,比如周星驰告诉我“这一掌打下去就要山崩地裂”,每次和他还有特效指导一起开会讨论动作的时候都让我觉得痛苦万分,把那些复古的东西,拍出让今天的观众信服的质感,真的好难。我觉得,这次和周星驰合作,我是在做比功夫更上一层楼的功夫



                        绝世功夫之情怀篇--将无限寓于有限之中
                        《功夫》是一部充满情怀的电影。全情投入的星爷把他对精神偶像李小龙的理解,放到了这部集大成的功夫电影中。从小耳濡目染香港、好莱坞、日本各地流行文化的他,也有意无意把那些标志性符号融入《功夫》的世界里。而最主要的是,无论风格如何改变,周星驰还是那个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星爷。

  精神高度:★★★★☆戏仿水平:★★★★

  自我痕迹:★★★

  《功夫》像一个完美的“圆”,“圆”的起点是少年阿星,他花全部零用钱买来一本《如来神掌》,搭救被人欺负的哑女阿芳,以被人群殴的代价了解了弱肉强食的真相。

  《少林足球》中的星爷曾对吴孟达说:“我心目中浩气长存的已故伟大武术家李小龙先生……”浩气长存和伟大,这两个词同样很适合用来形容《功夫》。

  《功夫》是一个完美的圆,只不过当我们走到终点,会发现出发的地方已经万象更新。

  《功夫》的起点是少年阿星,那时他相信武功秘籍的存在,肯花全部零用钱买一本《如来神掌》,分不清“风吹树动”和“隔空打物”的区别,没头没脑地叫一群小混混“放开那女孩”,以被人群殴的代价了解了弱肉强食的真相。

  《功夫》的中点是蹲在街头捡烟抽的混混阿星,他眼前的世界“到处是金钱、遍地是女人”,并且很认真地对自己说:“从此我明白做好人没有好报,我要做坏人,我,要,杀,人”。他在弱者面前虚张声势,在强者面前低三下四,只会对跟班的胖子或者卖冰淇淋的哑女装凶扮狠,除了偶尔崩溃的眼神流露出善良、悔恨和深深的自卑,大部分时间他只想骗过自己。

  《功夫》的第一个终点是在天边看见如来的阿星。他在沉默中双手合十,只轻轻出掌就排山倒海,飘然落地之后衣屑纷飞,如同白鸽羽化;接下来一掌“擦面而过”,拿下邪神手中暗器,银针落地发出清脆响声,最狠毒的暗器如莲花般绽放,像竹蜻蜓一样飞向天边。正当观众体验到胡金铨《山中传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高绝意境之时,“人神”阿星竟然开口说话:“想学啊你,我教你啊。”

  所谓心服口服,不过如此。而那看上去得道升仙的高人,却仍是我们最可亲近的阿星。

  《功夫》的最后终点,是那个挂着巨大棒棒糖的糖果店。阿星系上领结,穿着工作服,和胖子一起卖糖果,与卖冰淇淋的女孩再次相遇,一笑间变成当时少年。所谓“大隐隐于市”,回归平凡的阿星也终于拾起童年的正义和纯真。而“维护《功夫》世界生生不息的任务”,交给门口又一个向往武功秘籍的小孩完成。

  看似回归起点的故事,却蕴藏着一段崭新旅程的开始,观众们已经得到满足和升华的心灵,又向更远的地方飞去。李小龙说:“将无限寓于有限之中”。星爷的《功夫》,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功夫》成长脉络

  还是那个最可亲近的周星驰

  自确立清晰的“无厘头”风格以来,周星驰作品一直有十分完整的成长脉络,《功夫》不仅是一次对香港功夫片的怀旧与重整,其以往作品中的自我痕迹也显露无遗。

  如果说周星驰有“龅牙情结”,大概有人会怀疑这是在污蔑星爷的品位;不过当初《食神》里的莫文蔚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如今《功夫》里的“龅牙珍”又一次闪亮登场,不仅牙“龅”得天真烂漫,还有一副好心肠。元秋是《功夫》中表现最出彩的一位,她的身上其实包含诸多周星驰过去作品中强悍和爱财女人的特征,但她最令人心照不宣的一句台词却是“下雨拉,大家回家收衣服拉”———《大话西游》里唐僧的经典台词再度惊现。

  周星驰在《功夫》里的首度出场是摆弄了几下脚下功夫,令人联想起上部作品《少林足球》,但是面对小孩子“叔叔,教我们踢球好不好?”的问题,周星驰却无比轻蔑地回答“还踢球?!”,然后“啪”地一声踩爆足球扬长而去,这肯定是你没能想到的一个出场———以自我轻蔑的调侃态度隐喻了《功夫》全面超越《少林足球》的野心。

  《功夫》里电闪雷鸣之下那块“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的牌子浮现之时,相信你一定会想到《国产零零柒》里的相似场景,甚至梁小龙“火云邪神”的造型与罗家英的“达文西”也有几分类似。

  周星驰对于他关心的人永远都是恶声恶气、拳打脚踢。《功夫》里赶胖子那一段也似曾相识,很像《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对待紫霞的情景,或是《少林足球》里对着赵薇的大光头说“地球是很危险的,你还是回火星去吧!”

  周星驰的爱情观也经过了一段十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早期《逃学威龙》阶段的“泡妞”招数;到《大话西游》的悔不当初;再到《喜剧之王》的经典承诺“我养你啊”……周星驰的“少男情怀”一直未曾改变,但对于爱情的认识显然在不断成熟。《功夫》的纯情路线走的是《喜剧之王》的感觉,街头卖冰淇淋的黄圣依或许不如张柏芝惊艳,不过被周星驰揽住腰的片段也会被定格为经典造型。

  《功夫》的迷人在于它混杂了那么多周星驰过去作品的元素,却不折不扣是一部全新的里程碑式作品。□表江

    《功夫》[戏仿]段落

  好莱坞.香港漫画.日本游戏

  以冯小刚为首的鳄鱼帮被做掉之后,镜头开始交叉剪辑,一边是一片狼藉的犯罪现场黑白照片(配以老式闪光灯的“一闪”之声),一边是靡靡之音下斧头帮的集体热舞,节奏、气氛俱佳,颇有《洛城机密》+《芝加哥》的风韵。

  阿星和大胖阿骨第一次亮相是在猪笼城寨大门口,两人压低帽檐、并肩前行,仿佛西部片中桀骜不驯的牛仔第一次踏进边陲小镇。

  天残地残对决“神雕侠侣”夫妇时使出最后一招“鬼军”,形象酷似《指环王3.王者归来》中阿拉贡召唤来的“幽灵佣兵团”。

  “乱棍油炸鬼”临死之前叮嘱“神雕侠侣”夫妇:“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典出《蜘蛛侠》。

  阿星在关押火云邪神的牢房门口怔住,恍惚间大门洞开,有鲜血排山倒海般涌出,再定睛一看,大门完好无损———典出《闪灵》。彼片中闹鬼的大酒店建立在当年屠杀印第安人的坟场之上,所以当真是“血海深仇”。

  有一幕星爷一把抓住黄圣依做“乱世佳人”状,身后就是一张人物造型一模一样的巨大海报。那张海报来自1935年的好莱坞歌舞片《礼帽》(TopHat),男主角是被奥黛丽.赫本誉为“所有女性都梦想与他共舞”的踢踏舞王弗雷德.阿斯泰尔。

  《功夫》里动不动就飞沙走石、破砖碎瓦、山崩地裂,完全是香港武侠漫画的标准画法。而阿星在铁皮红绿灯内“叮叮当当”印下的各种指法,以及如来神掌击败火云邪神留在地上的那个大掌印,都是典型的港漫领袖黄玉郎式漫画风格。“火云邪神”这个名字还是黄玉郎名著《龙虎门》中大反派的名字。

  阿星和肥婆四的公路赛跑,在东方观众看来是拷贝了日本漫画中最常见的“涡轮脚”;在西方观众看来却非常像美国老式动画片中“荒野狼”和“小走鹃”开创的经典追逐,趣味十足。

  影片中“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这个场景是日本动漫、游戏文化的“究级中毒”表现;整个大楼的样子、阿星接过的地图和营救任务都很像《合金装备》之类的单兵潜入游戏;研究中心里阴森氛围的狭窄过道、锈迹斑斑的铁门和突然伸出的怪手,都好像恐怖游戏《寂静岭》的噩梦重现。
[/color]

xianghack 2006-3-2 18:42

好长~~评得够精的!

小叮当 2006-3-4 00:16

转载的吧

我要戒烟 2006-3-4 13:40

有点功力哦

mengmeng430 2006-3-6 00:29

[s:2] 写的不错啊,很好!!

mc_wolf 2006-3-8 14:57

观点很好,我赞同,我不太喜欢周星驰的电影,大部分影片全是一些无理头的东西。看电影也好,看书也好,我们要看得不光是搞笑,小品也搞笑啊,但他还有内涵阿,但是周星驰的众多电影中我还没有发现什么所有的内涵,不只是我的水平有限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周星驰的电影除了搞笑还是搞笑,我真是不明白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她的电影?可能使我的水平有限把

奔走的孤狼 2006-3-8 22:25

建议楼上的这位仁兄静下心来看看《喜剧之王》

mingxinhan 2006-4-8 22:19

<<大话西游>>是油条!    vs   <<功夫>>是大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乱评《功夫》